只因一杯牛奶,孕8月紧急引产产
本文涉及专业部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阅读
宫内感染的循证医学证据总结
怀孕8个多月的李女士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宝宝是因为“一杯牛奶”早产的。
早上肚子疼没当回事,下午疼得越来越厉害来了医院,晚上孩子就剖了!
当打开子宫抱出胎儿的一瞬间,医生们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子宫内的羊水已经浑浊发黄,而新生儿全身灰白、肌张力偏低,出生评分只有4分(满分10分),白细胞达到6万多(正常新生儿一般在2万以内),可能有严重的败血症,抢救后就立即转入新生儿监护室进一步治疗。
而这都是因为李女士前两天喝的一杯冷牛奶。
早产大元凶——宫内感染
所谓的宫内感染,其实就是因为病菌进入到了妈妈的子宫之中,从而导致了宫内安全干净的环境被污染了。
据国内外调查,有3%~8%的新生儿受到母源性细菌、病毒的感染。以此估计,全国每年有近70~160多万新生儿受到先天性感染的危害[1]。
一般细菌病毒感染在平常人身上似乎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孕妇一旦发生宫内感染就不一样了,稍不留神就会危及母儿生命安全!
1.引起流产和胎儿畸形:严重感染会造成流产、死胎和严重的先天畸形。
2.引起早产和胎膜早破:妊娠37周前发生的胎膜早破,30%~40%存在感染,30周前的早产,80%是由于感染引起。
3.胎儿生长受限:妊娠期发生感染会影响母儿营养物质交换,造成胎儿生长发育受限。
4.新生儿早期感染:宫内感染累及胎儿时,会造成新生儿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
5.产妇产褥期感染:产褥期感染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死亡率仅次于产后出血!
宫内感染,比你想象的更常见!
孕妇的感染概率是普通人的20倍左右,小到冰箱里的一杯牛奶,一碗剩饭,一次不小心的“擦枪走火”都可能会使孕妇感染上难缠的细菌和病毒,危及母儿健康!
感染的病菌可能有很多种,而会导致病菌感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几个:
1、阴道炎症:阴道如果有了感染和炎症,很容易造成子宫的上行性感染。
2、夫妻性生活:在怀孕期间进行性生活很容易让外界的细菌入侵到妈妈的子宫之内造成宫内感染。
3、胎膜破裂:胎膜有破损,细菌就会趁机进入子宫,常常造成宫内感染,比如绒毛膜羊膜炎。
4、血源性感染:孕妈妈由于感染引起菌血症时,极易造成胎盘、羊水和宫腔感染,甚至透过胎盘屏障导致胎儿感染。
孕妈有这些症状,要注意了!
宫内感染由于感染发生在宫腔内,早期感染时孕妇没有什么特殊体征。
随着病情的发展和感染的加重,孕妇才会出现发热、白细胞增多、心率加快、子宫压痛等症状。
如果胎膜破损,可能会造成羊水流出、味道臭。而胎儿生活在浑浊的羊水中,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
当临产羊水流出时,胎心会增快,最快达到每分钟180次。胎盘、胎膜和羊水也会有粪臭味。
所以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一直颇有难度,这就需要孕妈妈们提高警惕,一旦发现自己身体不舒服,特别是发热、阴道流水、有异味,别管是因为啥,别耽误,火速去医院。
宫内感染治疗方案一览
对于已经确诊宫内感染的孕妇要针对不同的致病微生物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尽快控制感染并及时终止妊娠。
1
抗生素的使用
以最常见的绒毛膜羊膜炎来说,一线抗菌方案是氨苄西林联合庆大霉素。
而且有研究发现,在产程进展过程中就开始治疗,比如剖宫产时脐带夹紧后就可以开始静滴克林霉素,治疗效果会比产后再开始治疗好很多。
还有一些文献也报道一些措施有希望应用到临床治疗绒毛膜羊膜炎:
(1)头孢曲松、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的联合方案(可覆盖常见致病菌);
(2)剖宫产前使用消毒液清洗阴道(降低子宫内膜炎和术后伤口感染的风险);
(3)产前服用抗氧化剂和抗炎剂N-乙酰半胱氨酸(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
2
终止妊娠
至于终止妊娠,绒毛膜羊膜炎本身并不是剖宫产的指征,具体终止方式依产科因素而定。
宫颈成熟者可行静滴催产素引产,感染严重且不具备经阴分娩者可行剖宫产术。
3
胎儿-新生儿的处理
经阴分娩者在产程中应连续胎心监护,出现明显不可逆性胎儿窘迫时应尽快终止妊娠并做好新生儿娩出时复苏准备。新生儿娩出后加强监护并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宫内感染重在预防!
1、按时产检。
2、及时纠正贫血、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等可使孕妈们抵抗力低下的疾病。
3、及时治疗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如阴道炎、子宫颈炎(包括衣原体感染)等。
4、避免产程延长和胎膜早破。
5、临产时不做不必要的阴道及肛门检查。
6、孕期性生活要注意卫生,临近预产期避免性生活。
参考文献:
1.HenrikHagberg,et al.,围生期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问题.2009.4(4):p.321-324.
2.Conde-Agudelo,A.,et al.,Management of clinical chorioamnionitis: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2020.223(6):p.848-869.
本文首发: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本文作者:艾尧
责任编辑:一川
推荐阅读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